第(1/3)页 无数人惊诧于这篇长诗的优秀。 但他们还没有真正发现,这篇长诗的优秀程度,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 因为,这篇长诗,本该是由这位邹原自己写出来的。 只是阳差阳错之下,才被叶惊秋写了出来。 开始的时候,大家只是惊奇,可很快,这种惊奇,随着众多对古历史有所研究的文学大家,乃至考古学家发现注意到之后,慢慢化作了震惊。 童元青就是一位对古文学颇有研究的文人。 他很喜欢历史,尤其喜欢那段名为‘战国’的历史。 之前在群里,解释了长诗所写之人是邹原的,就是他。 近三千字的长篇抒情诗,自然不是读过几次就能完全读懂的。 在发现了这篇长诗的优秀之后,他就开始研究,甚至去寻找各种文献查找关于长诗所提及内容的蛛丝马迹。 因为仅仅只凭他对邹原的了解,就感觉那位叶惊秋,对战国历史的了解,完全不逊色与他。 而随着配合《离骚》查阅文献后,他的脸色越发凝重。 这篇长诗所写出来的东西,远远比他想象中还要珍贵。 看似只是一篇长诗,但却道尽了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。 虽然很多地方只是寥寥几笔,却让他这个古历史文学研究者惊叹莫名。 除了这些之外,还有一些细节,却是他无论怎么查阅,都找不到的。 这些,是叶惊秋自己编撰,还是他在某些野史里找到的记载? 虽然感觉应该是叶惊秋为了进行创作,所以添加了自己的理解。 但一时间,童元青心里还是感觉痒痒无比。 没什么比被时间淹没的历史,更能激起他探索欲的了。 忍了许久之后,他终于忍不住到了叶惊秋的账号下留言。 “叶惊秋老师,我是童元青,喜欢研究历史文人墨客。 对您这首《离骚》之中,有一些不解之处,不知您是否可以告知。” 后面,则是他列举的一系列疑问。 李维很快也注意到了这条留言。 和大量没有什么事实意义的留言相比,这条留言,明显与众不同。 最重要的是,他认识留言的这个名字。 童元青,也是一位文学领域的大佬,尤为喜欢研究历史文化,难怪他会这么好奇。 若是普通人问,他自然不会特意去解释。 大唐州十几亿人,若是人人的提问,他都进行回复,就算是能分身万千,恐怕也回复不过来。 但这种文学大佬的问话,他还是很重视的。 拿到《离骚》这篇长诗的事情,与《离骚》有关知识,就已经一并进入他的脑海。 其中自然也包括对《离骚》中描述的研究资料。 所以只是略一沉吟之后,他就回复道: “童大家或可看看《中元》、《西野史》、《战国杂记》等几部作品,里面或许有您想要的答案。 当然了,其中也难免有我根据自己了解所编写的内容。 或有疏漏,但想必差的不多。” 叶惊秋的回复,让童元青眼神微亮。 这三部作品,他了解的确实不多。 因为这三部作品,其实都是野史,而且还是非常偏门的那种。 没想到叶惊秋居然连这些都有所了解。 虽然他手头没有,但还是很快就买到了相应的书籍。 挑灯夜读之后,童元青一脸的赞叹。 “叶惊秋,真大家也。” 一旁,妻子白了他一眼。 “在家里面,还这么文绉绉的。” 童元青哈哈一笑。 “我看到了一位诗坛大家的诞生。 原本只是觉得《离骚》是一篇上好佳作。 可看过之后才知道,这篇长诗居然如此的出众。 或许,这一篇《离骚》,也可以列入千古佳篇了。” 沉吟了一下,童元青如此说道。 听到他这么说,妻子面露讶然。 两人成为夫妻,自然是有共同点的。 他的妻子虽然没有他在文坛的地位,但也是不俗,听到丈夫这么说后,开口问道: “千古佳篇,你确定?” “自然确定!” 童元青说的毫不犹豫。 “这篇长诗剖析了邹原的历史,看到这篇长诗,我仿佛看了真正的邹原,面对命运时的不甘。 仿佛邹原就在我眼前,叹息着命运的不公,与面对未来的不安。 而且不说其他,《离骚》接近三千字的篇幅,堪称第一长篇抒情诗! 即便不如那首《水调歌头.明月几时有》,也相差不多了。” 童元青说完之后,就继续研究《离骚》去了。 但他的妻子却若有所思,能被自己丈夫称作千古佳篇的诗篇可不多。 当然了,她自己也看的出来,这篇长诗,确实极为优秀。 带着这几份惊叹,她把丈夫的评价,上传到了网上。 《离骚》有多优秀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