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不明白为何要将粮草从安全地带移到不安全地带去。 而且,特意派出两万精锐去单独守城? 这不也变相削弱了寿春的防御? 贾诩又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人。 贾诩迎着卫旌的质问,继续慢悠悠地道:“这就是第二计,示敌以弱。” “我们军中必定有细作。” “袁绍肯定也早知道我们粮草困境。” “所以,他比我们有更多选择。” “就这样他和我们对峙,他们拥有粮草优势,丝毫不慌。” “但是,我们只能被活活耗死。” “我们一旦撤去防御,减少消耗,他便攻城。” “我们抵挡不住。” “我们不撤去防御,这么大粮草消耗,也撑不住。” “既然如此,我们不如将粮草送出去,给袁绍可乘之机。” “面对如此局面,袁绍只有偷和不偷两种选择。” “绝大数人应该会赞成不偷。” “他们应该会赞成这段时间先试试攻城,试探我们的具体实力,将士多少?战斗经验丰富丰富。” “如果我们不堪一击,他们便大举攻城。” “如果我实力强悍,他们便这样持续对战,却不出战。” “这种局面,我们要么等着粮草被耗尽,自乱阵脚;要么我们按捺不住,被动出城进攻,从而被他们剿灭。” “他们的损耗都会最小。” “有少数人,立功心切,应该会建议偷。” “强大之敌,往往败于内斗。” “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局面。” “袁绍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,一定会派出部分兵力偷。” “届时,我们歼灭这部分敌军。” “主张偷的敌军,必定会备受指责和打压。” “这是袁绍那边历来的情况。” “届时,我们可以再出第三计,让这部分敌军反叛。” “敌消我长。” “我们再全力一战。” “便有胜利之可能。” 卫旌嗫嚅了下道:“话虽如此,但是,这也太危险了。一旦失误,我完全不敢想象后果。” 贾诩看向卫旌,微微一笑道:“其实,一点都不危险。” “请君入瓮而已。” “这种局面,要是还拿捏不了,那面对敌人正面进攻,我们只能被动挨打,最终彻底战败。” 又看向陆翊道:“当然,老臣也没有绝对把握。” “吴侯,你自行决断。” “如果真失误,老臣也不承担责任。” “毕竟,的确有失误可能。” “只能说,战场上,任何计策,都没有十足的把握。” “任何计策,都有失误可能。” 陆翊颇为无语地看着贾诩。 一句话,他不想担责,不想失败后被找责任。 陆翊道:“那就执行吧!出了事,都算在孤的头上。” 看向卫旌,陆翊道:“全力配合文和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